国泰海通证券-超融合项目
一、 项目背景
伴随国泰海通证券业务系统的蓬勃发展,支撑系统与设备规模持续扩张,数据中心面临空间资源日趋紧张、运维复杂度显著提升的挑战。同时,新业务系统对上线周期的要求日益缩短,对安全可靠性的标准不断提高,相应的IT投入成本压力也同步增大。
在此背景下,作为业务系统核心载体的IT基础架构,其快速部署能力、投资效益优化以及敏捷弹性扩展特性,已成为支撑公司业务高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项目旨在通过采用业界领先的超融合技术,构建一个具备高性价比、弹性敏捷、高可靠性的新一代基础架构平台,为国泰海通证券业务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坚实、稳定且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
二、 解决方案
本项目核心方案为部署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HCI是一种创新的IT架构模式,其核心在于将计算、存储、网络及虚拟化资源深度整合于标准化的硬件单元之中。该架构通过软件定义(Software-Defined)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存储阵列、网络设备相互独立的架构壁垒,实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池化。
具体而言,HCI平台利用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对物理服务器节点的CPU、内存、本地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抽象与统一管理,形成高度灵活的资源池。管理员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与高效调度。其中,软件定义存储(SDS) 技术将各节点的本地存储资源聚合为高性能、高可靠的分布式存储集群,突破传统存储设备的物理限制,实现存储容量的弹性无缝扩展。软件定义网络(SDN) 则提供对网络资源的集中化、自动化管理,支持灵活的策略配置与快速调整,敏捷响应业务变化需求。
该超融合解决方案为国泰海通证券带来以下显著优势:
显著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通过将多种功能集成于统一硬件平台,减少了对专用存储设备及复杂网络设备的依赖,有效降低了硬件采购成本。同时,架构的极大简化显著减少了运维复杂度与人力投入,降低了长期运维成本。
实现基础设施快速交付: 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需分别部署、配置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的冗长周期,超融合架构基于标准化硬件与预集成软件栈,可快速完成安装部署与初始化配置,大幅缩短基础环境搭建时间,加速业务上线进程。
支持线性弹性扩展: 当业务增长需要扩容时,仅需按需添加标准化的超融合节点即可实现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的同步线性增长。这种横向扩展(Scale-Out)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架构升级中常见的性能瓶颈与资源浪费问题,为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灵活支撑。
保障业务高可用性与连续性: 依托分布式存储技术(如多副本机制、纠删码)与智能的虚拟化高可用(HA)策略,当单一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可自动将承载的业务负载及数据无缝迁移至健康节点,确保关键业务持续稳定运行,极大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
简化运维,实现集中管控: 提供统一、直观的管理控制平台,实现对计算、存储、网络及虚拟化资源的全方位集中监控、管理与策略下发。这种一体化管理方式极大降低了运维复杂度,提升了管理效率,便于管理员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三、 客户收益
加速业务创新与上线周期: 超融合架构能够按需、快速地提供业务系统所需的基础架构资源,显著缩短了传统模式下硬件采购、物流、上架、联调部署等环节所需的时间,使新业务系统得以更快投入运营,有力支撑公司业务的敏捷发展与市场响应速度。
全面提升IT与业务运营效率: 超融合架构大幅减少了物理设备数量,有效降低了基础架构的整体复杂度。业务上线流程得以精简,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效率显著提升。平台的弹性扩展特性使得业务规模扩展变得简单高效,进一步降低了扩展的复杂性与风险。
优化运营成本结构: 通过减少物理设备数量,节约了宝贵的机房空间资源。设备整合与能效优化带来了显著的电力消耗降低。综合硬件采购、空间、能耗及运维人力成本的降低,有效优化了IT总运营成本(TCO)。
奠定面向云演进的坚实基础: 基于超融合构建的新一代IT基础架构,天然具备云化的基因与特性,为国泰君安证券未来向更高级别的私有云或混合云数据中心平滑演进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平台。此演进路径可最大限度保留现有投资,避免未来大规模架构调整与资源浪费。